avatar
發佈

從 Callback 到 Async/Await:以次序淡入動畫為例

目錄

Foreword

這篇文章寫給聽過 Callback Hell, Promise 和 Async/Await 但實務上沒碰過,或是仍不清楚演進的人,我會透過「點擊之後元素要一個個漸入」的功能一步步帶大家看怎麼這三種方式會怎麼實作這功能。

功能 MVP 會是這樣:

Fading Example

直覺想法:

  1. 漸入在元素上放個 transition 然後點擊時改變 opacity 就好
  2. 一個個漸入?代表後面的元素漸入需要「等」前面的元素先漸入完畢?
  3. 在 JS 中要「等」首選就是 setTimeout,一個個等的話,就是一個 setTimeout 結束,再去呼叫另一個 setTimeout 就好。

於是就寫出了類似這樣的程式碼:

const start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tartBtn');
const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const fir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irst');
const secon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econd');
const thir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hird');
const forth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rth');
const fifth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ifth');
const reset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set');

start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this.style.display = 'none';
  container.classList.remove('hidden');
  setTimeout(() => {
    first.classList.remove('hidden');
    setTimeout(() => {
      second.classList.remove('hidden');
      setTimeout(() => {
        third.classList.remove('hidden');
        setTimeout(() => {
          forth.classList.remove('hidden');
          setTimeout(() => {
            fifth.classList.remove('hidden');
            setTimeout(() => {
              resetBtn.classList.remove('hidden');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寫完了,各個元素可以每 0.5 秒依序漸入了,可以收工了…嗎?

嗯...越看越不對勁...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 Callback Hell 嗎?

談 Hell 之前,先談談什麼是 Callback?

一個 function A 被當作另一個 function B 的參數,並在之後被調用,Function A 就是 Callback

以下面這個範例來說:「greet 的第二個參數即是一個 callback function,並且在 console.log 之後被調用」,而在範例中,我們將 sayGoodbye 作為 callback 傳進去。

function greet(name, callback) {
  console.log('Hello, ' + name + '!');
  callback();
}

function sayGoodbye() {
  console.log('Goodbye!');
}

greet('John', sayGoodbye);

那什麼是 Callback Hell?

在 JS 在處理非同步操作時,使用過多巢狀的 Callback function 的情形,另一個名字叫作 "Pyramid of Doom" (詛咒金字塔)或 "Haduken Code"(波動拳,對你沒看錯)。

Haduken Code
Pyramid Of Doom

相信大家看完那記波動拳,已經很想對開發者使出波動拳,但別急,先細數一下 Callback Hell 的罪狀:

  1. 可讀性差維護困難

    • 由於 Callback function 層層嵌套,程式碼變得很難閱讀、理解跟追蹤流程,想要新增、修改或刪除其中一個 Callback Function 都很不容易

    • 就漸入動畫的範例來說,中間有一個元素要延遲更久,你有辦法快速找到它嗎?而且在實務情境中邏輯只會更複雜。

  2. 錯誤處理複雜

    • 這邊還沒有放入錯誤處理就已經很難閱讀了,想像一下每個 callback 或其中幾個 callback 如果有錯誤要處理會有多麻煩
  3. 可測試性差

    • 因為 Callback function 都耦合在一起了,很難撰寫各自對應的單元測試。
  4. 性能問題

    • 過多的巢狀回調不斷堆積在 Call stack ,最後可能造成 Stack Overflow(對,就是那個網站的名字),白話文即是 Stack 被塞到滿出來,程式會直接無法運作。

補充:Call Stack: JS 在執行 function 的機制,每個 function 都會先進到這個 Stack 再遵循 Stack 這個資料結構的 後進先出(LIFO)原則 來執行,在這邊先點到為止不贅述。

那我們有方法對付 Callback Hell 嗎? 我們有機會上天堂嗎?

有的,我們有 ES6 時提出來的 Promise

Promise

Promise 是一個用來處理非同步操作的物件。它代表了一個最終可能完成(並返回一個結果)或失敗(並丟出一個原因)的非同步操作。

參數

只接受一個 executor,而這個 executor 也是一個 callback function: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 我們可以在 ... 的部分設定什麼條件下代表完成(resolve) 和 失敗(reject)

  • 而使用 Promise 還可以將非同步操作鏈接在一起,如範例中可以一直 then 下去

const executor = (resolve, reject) => {
  if (/* 條件成立 */) {
    resolve('我成功了!');
  } else {
    reject('我失敗了!');
  }
};

const myPromise = new Promise(executor);

myPromise
  .then(result => {
    console.log('Fulfilled:' + result); // Fulfilled:我成功了!
  })
  .then(() => {
    // 可以一直 then 下去
  })
  .catch(error => {
    console.error('Rejected:' + error); // Rejected: 我失敗了!
  });

「可能完成或失敗的操作」代表 Promise 會有三種狀態:

  1. Pending(待定):既不是成功,也不是拒絕。

    • Promise 執行後尚未得到結果的延遲狀態。
  2. Fulfilled(已完成):操作成功完成。

    • Executor 內的條件成功,並已經執行完 resolve 的時候
  3. Rejected(已拒絕):操作失敗。

    • Executor 內的條件失敗,並已經執行完 reject 的情況

當一個 Promise 物件被創建並開始執行的時候,它的狀態就是 Pending。之後根據非同步操作的結果,它可能變成 Fulfilled(已完成)或 Rejected(已拒絕)其中的一個。

這邊使用 fetch 這個會永遠 resolve Http response 的 function 來舉例:

function fetchStarWarsCharacter(id)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etch(`https://swapi.dev/api/people/${id}/`)
      .then((response) => {
        if (response.ok) {
          return response.json();
        } else {
          // Fetch 回傳的 Promise 預設只要接到 response 就會 resolve
          // 因此需要針對 HTTP 狀態碼不是 2xx 的情境來 reject
          reject('請求失敗');
        }
      })
      .then((character) => {
        resolve(character); // 成功取得人物資訊,解析 JSON 並完成 Promise
      })
      .catch((error) => {
        reject('無法預期的錯誤'); // 網路錯誤或其他會中斷 request 的情況
      });
  });
}

// 呼叫
fetchStarWarsCharacter(1)
  .then((character) => {
    // Name: Luke Skywalker
    console.log('Name:', character.name);
  })
  .catch((error) => {
    // Error: 請求失敗 or Error: 無法預期的錯誤
    console.log('Error:', error);
  });

Promise 的另外四個靜態方法

  1. Promise.resolve
  • 將非 Promise 值轉換為 Promise 或創建一個立即接受的 Promise 時可以用。
    Promise.resolve(value);
    Promise.resolve(promise);
    Promise.resolve(thenable);
    
  1. Promise.reject
  • 將非 Promise 值轉換為 Promise 或創建一個立即失敗的 Promise 時可以用。
    Promise.reject(reason);
    
  1. Promise.all

    • 回傳一個 promise,當在 iterable 中所有 promises 都被實現時被實現,或在當中有一個 promise 被拒絕時立刻被拒絕。
    Promise.all(iterable);
    
    // Example
    var p1 = Promise.resolve(3);
    var p2 = 1337;
    var p3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100, 'foo');
    });
    
    Promise.all([p1, p2, p3]).then((values) => {
      console.log(values); // [3, 1337, "foo"]
    });
    

    想更了解 Promise.all 的話,推薦寫看看 Leetcode - JS30 的 2721. Execute Asynchronous Functions in Parallel

  2. Promise.race

    • 當傳入的 iterable 中有 promise 被實現或拒絕時,立刻回傳被實現或拒絕的 Promise
    Promise.race(iterable);
    
    // Example
    var resolvedPromisesArray = [Promise.resolve(33), Promise.resolve(44)];
    
    var p = Promise.race(resolvedPromisesArray);
    console.log(p);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the stack is now empty');
      console.log(p);
    });
    
    // logs, in order:
    // Promise { <state>: "pending" }
    // the stack is now empty
    // Promise { <state>: "fulfilled", <value>: 33 }
    

    Leetcode - JS30 一樣也有一題 2637. Promise Time Limit 可以做憐惜!

這邊的 Promise.resolvePromise.reject 雖然跟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裡面的參數命名慣例同名,但其實概念是不樣的。

這邊的是靜態方法,用來創建一個已解決或已拒絕的 Promise,而 executor callback 中的 resolve 和 reject 函數是用來控制 Promise 物件的狀態(Pending / Fulfilled / Rejected)。

還有其他可參考 MDN - Promise Methods

用 Promise 解決 Callback Hell

以範例來說,我們可以先把 setTimeout 用 Promise 包成 delay function,之後用 Promise 的鏈狀特性把每個操作連起來,每次操作完畢時呼叫 delay 並放入對應的秒數即可。

function delay(m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ms));
}

start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this.style.display = 'none';
  this.style.opacity = 0;
  container.classList.remove('hidden');

  delay(500)
    .then(() => {
      first.classList.remove('hidden');
      return delay(500);
    })
    .then(() => {
      second.classList.remove('hidden');
      return delay(500);
    })
    .then(() => {
      third.classList.remove('hidden');
      return delay(500);
    })
    .then(() => {
      forth.classList.remove('hidden');
      return delay(500);
    })
    .then(() => {
      fifth.classList.remove('hidden');
      return delay(500);
    })
    .then(() => {
      resetBtn.classList.remove('hidden');
      return delay(500);
    });
});

使用 Promise 後的差異

  1. 從巢狀結構轉為鏈狀結構

    • 不再是把 function 丟到 function 裡面,而是透過 .then 像一條鏈子一樣串連下去

    • 只要順著往下看 function 在鏈中的哪個位置,不必像處理 callback 時那樣左右與上下穿插閱讀

      • 像是 third 這個元素顯示後想要延遲久一點,很快就能知道是它下一行的 return delay(500
  2. 透過 .catch 可以方便進行錯誤處理(雖然上面這段程式碼沒有需要錯誤處理)

    • 集中處理錯誤,代碼更乾淨,也達成關注點分離

但…我們還有機會更清爽嗎?

有的!認真的孩子有糖吃,來吃真香真好吃的 Promise 語法糖 Async/Await

Async/Await: Promise 語法糖

什麼是語法糖?

記住一個重點:語法糖不會新增任何功能,純粹是增進開發者體驗(DX)

  • 語法糖是在程式語言中的一個術語,指的是一種語法特性,讓身為人類的開發者有更方便、好讀的方式來寫 Code

  • 所以其實要不要用都是看個人跟團隊風格,而我自己是覺得 Async/Await 真的很香

Async 與 Await 關鍵字

  1. async:用於聲明一個 function 裡面有非同步操作的 Keyword

  2. await:僅可用於 async function 內部的 Keyword,它後面會接的就是一個會回傳 Promise 的非同步操作

當放置在一個 Promise 前面時,它會暫停當前的 async 函數的執行,直到 Promise 完成,然後返回 Promise 的結果。

提供大家我怎麼理解 Async Await :「它讓非同步的程式碼寫起來就像同步一樣」,可以像原本一樣一行行地去閱讀程式碼,遇到 await 就是等 await 後方的程式執行完才會到下一行。

async function fetchData() {
  try {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 等 fetch 確實執行完畢,response 有值才會到繼續
    let data = await response.json();
    console.log(data);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出錯了:', error); // fetch 或 response.json 有錯的話就會 reject 進到這裡
  }
}
  • 大家有注意到這邊的錯誤處理是使用 try…catch 嗎?
  • 就像 Promise 可以用 .catch 捕捉處理錯誤, async/await 的標配就是 try…catch ,我個人認為把成功區域跟錯誤區域區分開來有提供更好的可讀性

Async/Await 的好處

  • 可讀性、DX 更佳,並可使用 try…catch 的非同步處理方式

用 Async/Await 進一步簡化的最終版

最後還是要回到我們的範例啦,我們可以看看如何使用 async/await 進一步簡化 Promise 建構的程式碼:

首先我們一樣有一個 delay function,接著只要用 IIFE 的方式呼叫一個 async function ,並在每個需要延遲的時間點呼叫 await delay(ms) ,執行到 await 那一行時,就會名副其實的等那一行執行完才繼續往下一行跑。

  • 補充:IIFE 是立即呼叫函示(Immediately Invoked Function Expression),是指我們在定義完這個 function 後馬上觸發它。它也可以被稱為 Self-Executing Anonymous Function,因為我們通常不會給它命名,鑑於它一定義就觸發,也不需要多一個命名的步驟,在範例中我進一步用了 arrow function 來讓我連 function 這個 keyword 都不用寫!
function delay(m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ms));
}

start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this.style.display = 'none';
  this.style.opacity = 0;
  container.classList.remove('hidden');

  (async () => {
    await delay(500);
    first.classList.remove('hidden');
    await delay(500);
    second.classList.remove('hidden');
    await delay(500);
    third.classList.remove('hidden');
    await delay(500);
    forth.classList.remove('hidden');
    await delay(500);
    fifth.classList.remove('hidden');
    await delay(500);
    resetBtn.classList.remove('hidden');
  })();
});

從一開始的巢狀 Callback hell 到 鏈狀的 Promise 再到 簡潔的 Async Await 有沒有感覺差很多呢?

希望利用這個實務上有碰到的需求幫助大家理解 Callback Hell、Promise 和 Async/Await 的概念,以及如何一步步將 Callback 簡化成 Async/Await !

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透過任何方式告訴我哦!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