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發佈

寫作上的一些庸人自擾和思考

目錄

去年五月生日時,一鼓作氣把這個網站架起來,但至今只寫了六篇文章。

這篇是今年四月入職後終於有點時間寫的第一篇。

記得當初是希望每週可以寫一篇的,但可惜的是不會因為架了網站就會神奇地有寫作習慣,當然是會寫得更開心,只是在精神上、時間上和各方面都還有所需要調整的部分。

這篇有點像是流水帳式的吿解跟自我喊話,有興趣看看我對於寫作的一些思考跟掙扎就繼續看下去吧!

遇到的困難

生活沒有餘裕寫作

所謂沒有餘裕,就是沒有心情也沒有時間。

今年三月之前都待在一間很消磨我的公司,當時在做 ERP,一人身兼數職,沒有設計、沒有 PM ,前端後端都是我,企業內部有人不滿或疑問都會直接 slack 過來,還要負責在各部門跟老闆面前報告月會,都這樣了年終還差點不按照合約發放,最後在新工作還沒確定就提前離職了。

離職後去關西的和歌山跟三重縣獨旅一週充電一下,還挺滿意那趟旅行的,以往常常是壓力大想出去走走,這次是放下一切後出去晃晃,去一個沒什麼觀光客的地方爬山看海,然後在即將回國前收到新工作的 Offer。

今年四月一日(君尋)時換了一份新工作,即將滿半年,很滿意這份工作,辦公室窗外可以看到一整片天空,也有挑高天花板,所以我每天都會想進辦公室。主管技術力也很強,目前跟著他真的學到很多東西,在這裡才讓我知道,如果每天工作的八小時都有很有挑戰也能夠有所成長的話,下班要自我充實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

四月除了工作之外也忙搬家,所以名副其實是在安家立業(雖然家裡只有我就是了),花了不少時間調整新工作跟新家的步調。

總之,盤點了一下這段時間,思緒跟時間都被佔滿了,自然而然沒有辦法寫作了。

(是說最近剛好要去日本辦公室兩週,房東突然把房子賣掉得在 12/31 前搬走,又得要一波折騰,希望可以早日安頓...)

資格論

我時不時會想,「我有什麼資格出來寫這些」?

一方面是沒什麼自信,一方面是很怕自己變成那種很愛說教的男人。

另外有注意到許多人能勇於做出「台灣人...」或是「工程師...」等等很標籤性或是擅自幫某族群代言的說法,可能也受限於學術時期寫論文的影響,沒有質性研究或是量化資料的佐證,覺得要講這些東西會怕東怕西的。

現在我稍微想通了,別人寫出自己的觀察很好,而且很多意外地符合我的經驗,如何這樣洞悉值得學習。

我想要盡量以「我」來出發,避免將個人價值觀強加於別人身上,減少在文章中出現「你」,這些想法是「我」的,不想「你」的或是某個族群的,像是「擺脫低潮你應該這樣做」改成「擺脫低潮我是這樣做」。

還有一方面要延續 2023->2024 提到的「從二極體走向光譜」,文章有些部分寫錯不代表就完全沒有價值,改掉就好,而且也不用上升到自我否定的範圍。

什麼都想寫的我,什麼都寫不出來

《進擊的巨人》中阿爾敏說過的「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都得不到」,這句話一直迴盪在我心中。

我有很多想寫的主題,技術文章、生活感想、影視、動漫作品評論、讀書心得、遊記、小說......不是說這些都很會寫,但這些都想寫看看。

動漫作品評論倒是曾經有小嘗試在 IG 經營一個帳號,但超快就累了,覺得受限平台太多。

讀書心得的話,當初寫原子習慣心得也有受過不少迴響,而我本來就會稍微整理筆記,只是發出來還會想再稍微整理一下常常就卡在這。

技術文章以前會有冒牌者症候群,現在成長起來比較有掌握到節奏,比較不會怕被罵,在工作上有實戰後也有一些東西想寫,而且平常查資料常常受惠於那些願意寫文章的人。

除了寫作之外,我也有想讀的書、部落格想改版、想寫一些小專案,生活中還有一堆有的沒的雜事。

而這樣貪心的結果就是我一直在電腦前無法決定我要先做哪一個,然後就會不自覺地開始滑社群、看漫畫、追劇來逃避。

我也很常隨手寫了一半後就放著去處理其他事情,下次再回來又有別的想寫,或是不知道當時在想什麼,沒辦法繼續下去。

現在的應對方式待會會提到,總之先不要把寫作想得太複雜。

自架網站會讓我寫一寫跑去開發功能或修 bug

有幸在現在的工作上有接觸很多內容網站的經驗,慢慢地覺得原本做的版本真的不堪入目,打開來想寫作時都覺得自己架得有夠爛的,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會直接用 Substack XD

目前這版是從 8/24 開始,思考、參考,並不斷地與其他想做的事情權衡之後,利用一些擠牙膏的時間總是,在某個夜晚或下午衝刺一段進度,然後又停滯,最後總算是慢慢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原本的版本 SEO 破碎、沒有支援 RSS,還有許多排版我也不太滿意,雖然現在也還有不少進步空間,但是總算不會爛到看不下去。

但我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還是來 Substack 了,這裡就當個倉庫把文章同步存一份就好,要以寫作為本,先寫再說。

心態調整

不再糾結主題,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大概在五月時有看過 leafwindKalan 討論過「要不要集中一個主題寫」。

很喜歡 leafwind 下的註解:「在個人風格不夠穩定之前,用分門別類的作法累積寫作經驗可能是個不錯的作法,但適當的嘗試也沒有不好。我建議都可以嘗試看看,只有你自己知道現在適合哪一種 」,也有討論到主題發散就會變成「讀者不再是為了單一主題而看,而是來看你『這個人』的文章」。

我一直九月了還在想這問題,最近突然頓悟就是資訊量不足,嘗試的還太少,我根本沒寫得多到可以讓我判斷適合,就像是《驀然回首》當中藤野小時候看了一個網站提到讓畫畫變厲害的訣竅就是「就是去畫」!

也可以在每次的寫作和回饋當中,慢慢釐清自己想寫什麼、想怎麼寫,很多事情真的是缺乏資訊跟經驗都還說不準,不用逼自己太早期就下決定,擁抱各種可能性吧!

現階段對我來說,持續寫是最重要的。

目前寫作也就是業餘愛好,不需要自己放上太多不必要的框架,「避免過早最佳化」,後面發現哪些文章類型寫得比較多了,再移出來或是調整網站都可以。

話雖如此,學習排序跟放棄依然會是需要持續面對人生課題,記得《人生四千個禮拜》有討論過相關議題,最近再來翻一次看看。

我想寫自己喜歡看的,我喜歡看的是思考的過程

2023→2024 時,有提到虛榮與踏實,其中的差異在於寫出來後是只能羨慕還是得以借鑑。

繼續想了一下,更精準的表示是這篇文章有沒有「思考的過程」。

有些人的文章看了就像是跟著他們一起經歷整件事的感覺,看了很痛快,我也想要這樣。

我想要寫我自己滿意的文章,我想要寫我自己都會讀的津津有味的文章,我一定要先認同自己接著才是別人的認同,真的搞混先後順序好久好久。

順便回應前面的資格論,我覺得資格是表面的疑惑,背後其實是我自己不滿意這篇文章,或是我可能在這篇文裡寫了一些自己都不是很確定或是在膨脹自己的言論,換言之,就是不真,可能是資訊不真也可能是心態不真。

現階段的 Chatbot AI 跟人的差異或許也是如此? 不論 ChatGPT 或 Claude 都是直接吐出一堆答案或幻覺,但缺少了過程,是怎麼一步步想到這樣解的?我覺得我更在乎這部分,像是與其給我魚吃,不如讓我看看你怎麼釣魚

暫時移除多語,魚都還沒抓到,先別想著一魚多吃

剛架好網站時,我原本想寫三語,但我決定暫時移除英、日語。

我連穩定寫作都還沒辦法,就先不要去想著順便練語言了,一魚多吃的前提是要穩定地抓到魚,連魚(寫作)都還沒有,就想要多吃(多語),只能說自己好傻好天真。

好啦,可能也不用定義成失敗,就是還在摸索跟調整而已,先前的文章只講了寫作的好處,為什麼該寫作,經過了一年多,終於又慢慢勾勒出,我要寫什麼、我要怎麼寫,一步步來吧!

個人網站對我來說的意義

大致上跟當初寫的「自架網站心路歷程」差不多。

「為了自己而寫」,自己的人生記錄,想為每個階段的自己留下些什麼。

為了記錄自己的人生階段,並讓理解自己的人能夠透過這個平台接觸到自己的故事。

同時,我也想要讓更多人了解我,可能有點類似「從我的一篇篇文章中去認識我吧!」這種感覺?

另外在 Twitter(X) 上有人發了某篇文章之後,會有人引用並附上自己的想法或是寫了一篇類似主題的文章去回應,突然覺得很像某種筆友關係,其實挺喜歡的!

這種互相來往會將痕跡留在各自的網站上,我覺得也挺讚的。

沒人看怎麼辦?

我有發現兩種寫作者,一種是很純粹地為了自己寫、有沒有人讀倒是其次。另一種是像我這樣如果沒有人閱讀就會失去動力,或是過於在意讀者。

前者我想到《毛二世》裡的作家,他有堅持不想出版的作品,也想到《藍色巨星》的主角宮本大,他在仙台獨自練習爵士樂,畢業後才前往東京尋找夥伴跟各大的舞台。

其實我覺得一定不會沒人看,至少可以先給身邊的看,然後慢慢要找到自己的同溫層。

我之前有一些文章都發在 IG 上,發現身邊其實沒什麼人對我寫的東西有興趣,或可能 IG 不太容易讓我觸及到那些人,轉到 Twitter 後就好很多,發一些推文都慢慢有人在看,挺喜歡的。

再來還有重質不重量,像是有一萬人看過但都走馬看花,跟只有一個人看過但對他很有幫助,我會選擇後者。

寫在最後,以規律地寫作為目標

我寫作是因為我喜歡,是因為寫作能豐富我的生活,但不能因為寫作影響我的生活。

我要慢慢融入寫作、發文章到我的每天、每週、每月當中。慢慢來,先求開始寫,然後慢慢地越寫越多,最後養成規律性的寫作。

前陣子看了黑貓老師的 黑貓創作報#11:一定要日更嗎? 很有啟發,雖然其實類似的概念常常聽到,但老生常談能這麼老就是因為每次講了都還是會有人有所收穫,這些感悟跟覺察接近歷久不衰。

文內有提到「要周更也可以,甚至要月更也沒有問題,重點是要建立自己的紀律。 並且用紀律來協助自己規律、穩定的輸出。 並且時間到了就休息。」

這樣的概念也在跟 Cheng-Wei Hu 請教寫作經驗時也有提到,他現在的作法是會固定時間寫作,然後時間一到寫多少就是多少,可以接著去做其他事,其他的就下次時間到再來寫。

在《原子習慣》中也有提到「毀掉你的不會是第一次放棄,而是後續習慣性地放棄」,我把這句話理解成「短暫的放棄沒有關係,但不能習慣放棄」。

來得有點突然地結尾,我想就是這樣了,這是我在建立個人網站後一年,在寫作上的一些庸人自擾。

啊,再偷偷說一個,很開心 Huli 喜歡我的年度回顧,老實說我寫程式第一天就是看 Huli 的 零基礎的小明要如何成為前端工程師?,所以自己的文章能出現在他的文章裡真的挺感動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訂閱電子報: